首页 美食 正文

保险公司7类信息需及时披露

第三,在此基础上,一个新的关于德的理解就呼之欲出。

与此不同的是,儒教之崇拜对象天道一方面高高在上,有超越的意义。[6]5-6 另外,此道德的宗教还是一种人文教。

保险公司7类信息需及时披露

穷神知化,由通于礼乐。可见,在理方面看,儒家肯认一神性之实或价值之源。之所以称之为道德的宗教,在于儒教之重点落在道德的本心与道德之创造上。吾华族有最独特最根源之慧命,不于此而讨安身立命,立宗定教,以自肯其大信,割截其根而从摩西、耶和华犹太民族之历史,以数人家珍,是自卑自贱而甘于为国际游魂随风而飘荡者也。他说:吾人肯定人文教,并非欲于此世中增加一宗教,与既成宗教争短长。

其四,儒教与普通宗教的悲情意识不同。人文教 在现代中国的学术舞台上,面对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东渐,宗教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。这里并无贵贱、高下之分,只有君子、小人之分。

人人都有父母兄弟,人生最初所接触的人就是父母兄弟,人的情感首先表现在父母兄弟之间。这是儒家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。很难设想,对父母缺乏爱心的人,能够普遍地爱所有人。热爱大自然,不只是功利性的考虑,而是目的性的考虑,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问题,这就是儒家仁学对于我们的启示。

天地万物一体是仁的最重要的涵义,也是最高的精神境界。孔子关于仁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,即忠恕之道。

保险公司7类信息需及时披露
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长吾长以及人之长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,这才够得上仁。在当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,这一点更值得我们重视。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这实际上提出了儒家天人之学的问题。以生为仁,是儒家仁学的根本精神。

正因为如此,才能想到别人之所想,做到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人不仅是自然界生命系统中的组成部分,而且是完成生生之仁的真正主体。由近及远,这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事实,即使在现代信息社会也不例外。人如果将自己同自然界对立起来,将自己仅仅看作认识主体,将自然界仅仅看成认识对象,那么,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就有问题了,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值得怀疑了。

而且是一种境界,由此解决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问题。这种生的哲学就成为仁的宇宙论根源。

保险公司7类信息需及时披露

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欤。就仁学的基本功能而言,我以为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: 一、从孝的层面看仁。

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施加于别人。这是一种宇宙关怀,具有深远意义,应当引起深思。这一点程颢、王阳明都有过详细解释。这一点曾受到墨家的批评,更受到当代人的批评,认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。因此,人与自然界处在有机生命的统一体中。由此而产生的价值原则,与近代以来的平等原则并不必然构成矛盾。

孔子对子夏说,汝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,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,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。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,这一点在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得很明显。

这显然是孝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,已经超越了家族之孝。这就是儒家伦理的实质所在。

子贡是一个商人,孔子有时虽然开个玩笑,但决不卑视他。天地并无心,但人有心,天地之生理、生意即要人心来实现,这就是仁。

这一学说的意义,还在于将人视为目的而不是工具。这被认为是儒家的社会伦理。其实,在孔子之前,就有他人有心,余寸度之(《诗经》)之说,宋明儒又有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(陆象山)之说,这是对人类共同情感的肯定,也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。罗尔斯作《正义论》,虽然从契约论出发,但是也有道德上的依据,这就是责任伦理。

人之所以尊贵,就在于实现天地生生之德,使万物各得其所,各遂其生,这便是仁。这种同情与尊重不是出于施舍之类,而是出于善良本性。

孔子的仁学是从孝开始的,孝被认为是家族伦理,但在孔子看来,孝首先是一种自然情感。在儒家看来,一物不遂其生,不顺其性,就如同自家身体受到伤害一样。

父母有过,也要规劝,但不要伤父母之心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人的主体性就在于参赞化育,为天地立心。

自己所愿意的,同样去对待别人。所谓万物一体,主要是从生命存在的意义上说,也就是从生理、生意上说。仁学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要作用,对当代人类文明也有其一定的价值。三、从天地万物一体看仁。

儒家提出亲亲只是一个发端处,其进一步展开则是对人类和自然界的爱,这是有深刻道理的。重要的是,必须推及他人,将差异性与普遍性统一起来,使人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爱与敬,而不是以家庭为界限,将自我与他人隔绝开来。

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孔子 仁学 。天不再是绝对实体意义上的神,而是发育流行、生长万物的生命过程。

仁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同情、人间关怀,也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。所谓本,是指根苗、发端处,不是西方哲学所说的本体。

打赏
发布评论

  • 获取随机昵称